愁眠录 第二章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| 目录 | 下一章

金陵城被淮水穿城而过,两岸多游廊画舫。坐船过乌衣巷,由此可见巍峨皇宫。熙宁帝一身缟素,面对自己殿下群臣,弱冠之年即位的他但是缺少了些政治经验,能做的仅有一言不发,省得说错话惹了笑话。“陛下,楚王乃大行皇帝嫡子,天子的儿子来吊丧,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?”“乘船过乌衣巷,可见巍峨皇宫。。...

金陵城被淮水穿城而过,两岸多游廊画舫。

乘船过乌衣巷,可见巍峨皇宫。

熙宁帝一身缟素,面对殿下群臣,弱冠继位的他还是缺乏了些政治经验,能做的只有一言不发,免得说错话惹了笑话。

“陛下,楚王乃大行皇帝嫡子,天子的儿子来奔丧,哪有拒之门外的道理?”

“不可,外地藩王无诏不得进京!这是大行皇帝定下的规矩。”

“卢尚书,你这是想让陛下背上不孝的名声吗?”

“楚王狼子野心人尽皆知,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,楚王世子妃正是郭侍郎之女,文明太子薨后,郭侍郎就屡次劝大行皇帝当立长君,就是不知这个长君可是楚王?”

“你到底想说什么?”

“咳咳……”

丞相李化淳适时干咳两声,然后捧着笏板出班,他先向熙宁帝示意,然后对激烈争吵的两位朝廷重臣说道:“卢尚书稍安勿躁,楚王虽狼子野心,但郭侍郎是大行皇帝托孤之臣,大行皇帝在时也常称赞郭侍郎敢于直言不讳,指出他的过错,所以郭侍郎支持楚王来奔丧,完全是为了保全陛下孝义。”

卢尚书闻言,冷哼一声,懒得跟这老匹夫计较。

而对于李化淳,他自然也是看不上眼的,弱冠之年便位列宰辅,要不是谁也没想到最后会是皇太孙登基,他李化淳何以作为潜邸之臣,一步登天!

李化淳这时对熙宁帝道:“陛下,臣以为楚王既然是来奔丧的,那便以不宜惊扰大行皇帝梓宫为由,只让楚王一人进城吊丧,楚王若不敢进城,到时候起兵造反,陛下就占据道义了。”

“如此就依李卿说的去做。”

熙宁帝说道,皇帝的作用似乎就是最后拿主意,至于想办法,养这些文武官员都是吃白饭的吗?

……

出乎所有金陵人意料的是,楚王真的进城了,而且只带了很少的随从和亲兵,并入住昔日的楚王府。

熙宁帝听闻楚王进入金陵后有些慌乱,特别是在他想召见这位二皇叔叔侄一叙,对方称病不出后,忙传李化淳进宫问计。

““介甫,没想到二皇叔他真敢进城,现在该如何是好?”

李化淳笑道:“陛下,楚王进城不是最好的结果吗?”

熙宁帝疑惑道:“此话怎讲?”

坐在熙宁帝身边的皇后看了一眼李化淳后说道:“陛下,兄长的意思是楚王若在城外,陛下可能拿他没有办法,此刻他进城了,还不是任由陛下处置。”

“娘娘高见。”

李化淳说道:“楚王带大军来金陵的名义是为了奔丧,就算陛下随便捏造个罪名下令将他处死,难道这些大梁士卒还能攻城为楚王报仇不成?反倒是楚王在军中时威胁最大。”

闻言,熙宁帝恍然大悟,但随即又皱眉道:“可若是以莫须有的罪名杀了二皇叔,朕到时候岂不是落个杀害叔叔的名声?不行,如果是父亲他绝不会这样做。”

李化淳看着一脸忧愁之色的熙宁帝,犹豫片刻后说道:“臣听闻楚王一入城就感染了风寒,似乎病得不轻,连陛下派去的太医都束手无策。”

熙宁帝抚须道:“二皇叔年事已高,来金陵给皇爷爷奔丧,一路舟车劳顿难免染上恶疾。”

说完,熙宁帝看向了一边记录帝王言行的起居注官员。

本来还想问什么的官员赶紧低下头,将熙宁帝和丞相的一言一行如实记录。

【注】

(1)介甫:李化淳的字

(2)关于古代人留胡须这件事:

一般古代的男人在自己的双亲去世之后,为了怀念,他们会特意地留长胡须

当然蓄胡须也是有规矩的,嘴唇上面的胡须是纪念自己的父亲,而嘴唇下面的胡须则是为了纪念自己的母亲,如果父母都去世了,那么则是上下都需要蓄须

此外,胡须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,皇帝一直都自称自己是龙,而龙都是有着长长胡须的,所以皇帝也会蓄起长长的胡须,可以去看明朝皇帝的画像

上一章 | 目录 | 下一章